先锋网络 > 科技 > 正文
2019-11-11 18:50 来源:投中国

第11个双11:中国电商的资本江湖

“双11”开始之前,腾讯系三大电商公司京东、唯品会、拼多多就跟天猫打起来了,一场官司又为这个全球购物狂欢节添了一把火。

这边厢,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等百余家电商平台纷纷摩拳擦掌,意图在这片硝烟弥漫的电商江湖中互决高下;另一边,消费者早已填满购物车,忙着抢红包、抢券、拼团、预购,一场“剁手”盛宴也已经拉开帷幕。

从光棍聚会到电商大战,“双11”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个年头,2019年将开启新的十年。2009年11月11日,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(天猫)首次推出促销购物活动,这一天还是单身节,俗称“光棍节”。

经过几年发展,“双11”逐渐成为中国电商行业和消费者的年度盛事。

在过去的十年里,“双11”成交额从5000万元增长至去年的3000多亿元(单位非注明外均为人民币),参与电商从天猫的一枝独秀,到京东、拼多多、苏宁、唯品会等群雄逐鹿,覆盖范围从国内到国外,从线上到线下,实现全场景全渠道渗透,影响不断提高和深入。

很大程度上,“双11”可以被视为中国电商行业发展的注脚。在不断的激烈厮杀中,中国电商江湖持续演进、更迭,同时也演绎出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商资本史。

从当当网在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在美上市的B2C电商开始,到阿里巴巴、京东、聚美优品在2014年登陆美股,再到拼多多、美团、蘑菇街、宝宝树、云集等先后实现港美股上市,中国电商企业可以说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,近期市场还传出阿里巴巴将于港股寻求二次上市的消息。

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57家电商上市公司总市值约5万亿元,其中阿里巴巴、美团、拼多多排名前三席,曾经在电商行业仅次于阿里巴巴的京东则先后被美团和拼多多超越。未来,中国电商版图会如何变化?谁又会被超越?

寡头时代 阿里京东多年领跑

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萌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阿里巴巴、当当网、易趣等相继成立。在经历了新世纪的互联网泡沫之后,行业格局洗牌,淘宝成立,支付宝诞生,京东也自2004年开展电商自营,中国电商江湖格局雏形初现。

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,中国网民和网购用户先后破亿,加之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,中国电商在2009年前后进入快速发展期。也正是这一年,现为阿里巴巴董事长兼CEO、时任淘宝总经理的张勇推出“双11”购物狂欢节,27个品牌参与,实现销售额5000万元。

电商也开始逐步展现出之于资本市场的吸引力。其中一个代表事件是,被外界称为“中国版亚马逊”的当当网于2010年上市,这是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B2C电商,募集资金2.72亿美元。当当网上市后两年,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——唯品会也在成立4年后于2012年在美上市,当时募集资金7153万美元。

在电商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,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金扩张战场是必然要求。

阿里巴巴最初也把目光投向港股市场。早在2007年,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就已实现港股上市,股价暴涨惊艳市场。但五年后风云突变,股价暴跌,马云力排众议,2012年宣布B2B公司从港股私有化退市,这多多少少受到阿里巴巴当年接受雅虎投资时让渡过多股权影响。

随后的2013年,马云带着开启大举扩张的阿里巴巴,向港交所发起上市申请。但由于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和当时港交所的机制相冲突,阿里巴巴被拒绝,这也成了港交所此后多年的遗憾。

最终,马云放弃了在港上市,转投美国纽交所的怀抱。2014年9月,阿里巴巴以218亿美元的募资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IPO之一,上市首日暴涨38%,市值突破2300亿美元,一举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上市公司。

就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四个月前,京东和聚美优品已抢先登陆美股,其中京东作为当时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,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%,市值近300亿美元,仅有阿里巴巴的13%左右。彼时京东和聚美优品通过IPO分别融资17.8亿美元和2.5亿美元。

阿里巴巴和京东上市的背后,是电商行业扑面而来的流量红利。此时移动智能手机快速渗透,网民数量爆发增长,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,电商行业进入品类、渠道疯狂扩张的阶段,移动端在2015年首次超过PC端成为网购市场主要的消费场景。

天猫和京东凭借快速扩张完善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,逐渐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两大寡头,合计占据电商市场超过四分之三的份额,但长尾效应明显。每年的“双11”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竞技的战场,天猫和京东也屡屡暗中较劲,移动端也成为这场狂欢的主战场。

同时,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企业的发展。阿里巴巴的营收从2014年的762亿元增长至去年的3768亿元,同期净利润从243亿元增长至879亿元。公开数据也显示,天猫“双11”的成交额也从2009年的5000万元增长至去年的2135亿元,今年有望再创新高。

依靠资本输血存活的京东在营收规模上一直是国内电商最高,从2014年的1150亿元增长至去年的4620亿元,但却连续多年亏损,曾在2015年亏损高达近94亿元,去年仍亏约25亿元,但今年上半年其已实现79亿元的盈利。

在资本市场上,阿里巴巴则被持续看好,股价从发行价68美元最多涨到210多美元,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美元,成为国内最大市值公司。京东也从19美元/股的发行价涨到50多美元,市值曾超过730亿美元,但这个中国电商行业的千年老二,在遭遇刘强东风波后便似乎有些风雨飘摇,被多家后起之秀超越。

那个9年前上市的当当网却提早下车,在2016年从美股私有化退市,江湖地位已然下降,互撕的夫妻创始人更是引发外界无限感概。江湖,说到底还是残酷的。

异军突起 上市大潮谁主沉浮

随着天猫、京东两大综合性平台电商寡头形成,增速放缓的线上流量基本被瓜分完毕,电商红利增长消逝,移动端渗透率的提升也趋向缓慢,获客成本变高,阿里巴巴和京东营收增速呈现放缓趋势,中国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开始过渡到下半场。

2016年10月,马云首次提出“新零售”,随后阿里巴巴开始进军线下市场,去年就把“双11”狂欢节从线上搬到了线下的400个城市;下沉也成为电商行业关键词,苏宁和京东持续推进下沉“战事”。同时,视频直播购物创新不断,垂直电商则在大浪淘沙过后继续深化,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崛起,并获得阿里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青睐。

就在马云鼓吹“新零售”之际,跟阿里巴巴同处一个城市的另外一家电商平台——拼多多,很快崛起。依靠下沉市场,拼多多成为国内电商江湖新的“搅局者”和最大的“黑马”。

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起家于农产品和食品店,依靠更加高频的消费品类、切中三四线城市消费需求以及拼团、现金签到、砍价免费拿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突围成功,打破了流量平台赢者通吃的局面,短短三年便抢食了超过5%的中国电商零售市场份额,并在2018年7月实现美股上市。

实际上,自2018年以来,国内电商已形成新一波上市浪潮,其中便包括了拼多多、美团等互联网新秀的异军突起。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,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中国共有57家电商上市公司,涵盖B2B电商、B2C电商、跨境电商、生活服务电商四大领域,其中B2C电商24家,生活服务电商18家,B2B电商和跨境电商分别为8家和7家。

不完全统计,除了拼多多和美团,去年以来还有御家汇、优信、蘑菇街、团车、宝宝树、如涵控股、云集、猫眼娱乐、新东方在线、跟谁学等集中在B2C和生活服务领域的近20家电商实现上市,电商行业对资本市场的渴求更加强烈。这些电商过去近十年,通过IPO累计募集的资金额超过330亿美元,约合人民币2300亿元;目前总市值超过6600亿美元,约合4.7万亿人民币(均按照当前汇率)。

投中网统计了国内主要电商的上市时间以及募集资金情况,下表按照上市时间先后排列。

不过,这些新上市的电商表现各异,估值分化严重,如时尚电商蘑菇街自上市以来股价累计跌幅超过80%,母婴电商宝宝树和二手车电商优信累计跌幅约70%,同样成立于2015年的云集在上市后股价累计跌幅也达到65%。

但也有“宠儿”受到资本市场青睐,相较发行价,美团累计上涨超30%,拼多多上涨超120%,这也使得传统电商京东先后遭遇碾压。

去年9月20日,美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,收盘市值报3989亿港元(约509亿美元),超过京东(389亿美元),但随后美团股价一度下跌近40%。今年随着美图首次实现整体盈利,预期向好,估值渐渐修复,最新市值已达714亿美元,继续碾压京东。

拼多多股价在今年以来同样上涨明显,尤其是在发布二季报之后,第二季度接近73亿元的营收远高市场预期,同比大增169%,10亿元的净亏损也较去年同期的65亿元大幅收窄,更是推动拼多多股价屡刷新高。最新交易日,拼多多总市值502亿美元,超过京东的485亿美元,成为仅次于阿里、腾讯、美团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。

另外,阿里巴巴也将二次赴港上市,“远走的人”终于要回家了。据腾讯新闻11月8日消息,阿里巴巴确定下周开始在香港进行上市前路演,最晚将于11月最后一周在港挂牌,融资目标下调至100亿美元,仅有最初目标的一半。

中国电商行业上市高峰已过,未来谁主沉浮?谁又能保证不被超越,或者永远活下去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