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锋网络 > 科技 > 正文
2019-05-17 14:35 来源:机器人那些事

中国电商出海:阿里京东苏宁境遇各异

  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普及,“货通天下”正在成为现实。

  据海关统计,2018年,我国跨境电商零售总额达1347亿元,同比增长50%,其中进口785.8亿元,同比增长39.8%。从更大范围来看,跨境电商贸易已占全球贸易的35%,全球12%的消费者至少每周跨境网购一次。

 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全球市场趋于融合,各国电子商务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的步伐不断加快,网上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成为常态。

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各电商、零售巨头加速海外布局,试图打开一片新的“蓝海”,在国内市场三足鼎立的阿里、京东、苏宁是其中主力。

  虽然大家同在一片“海”,境遇却并不完全相同。站在2019年中节点,且让我们回首来路,看看这些玩家表现怎么样。

null

  (全球速卖通被称作“国际版淘宝”。)

  阿里:多头并进

  作为国内电商领域的领军者,阿里出海采取多头并进策略,通过投资控股、自建平台、基础设施搭建,阿里正将自己在中国的电商经验输出海外。

 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,全球化是阿里的长期战略,阿里的最终目标不是“从中国卖往世界”,而是“从世界卖往世界”,由此诞生一个真正全球化的电商平台。

  在阿里的全球化战略中,2010年4月上线的全球速卖通(AliExpress)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撑。这个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交易平台被称作“国际版淘宝”,阿里官方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1月,速卖通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.5亿,全球范围内每月访问量超2亿,用户遍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关于速卖通的最新消息是,据英国媒体报道,阿里将首次允许外国商家在速卖通平台销售商品,首批开放的4个国家包括俄罗斯、土耳其、意大利和西班牙。阿里方面表示,在首批国家积累经验后,速卖通还将在更多国家推出这项服务。

  自成立以来,速卖通仅允许中国卖家开店,如今阿里允许海外零售商进入这个平台,对于这些商家来说是个巨大商机,对阿里来说,外国商家的加入也能提升其国际竞争力。

  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今年是阿里‘从本土到全球’战略的第一年,速卖通的这一布局与阿里的全球化战略密切相关。”

  和速卖通的全球视野不同,通过多轮投资控股东南亚最大电商平台Lazada,显示出阿里对这一区域市场的信心。目前Lazada在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设有分部,拥有40多万卖家、数千个品牌合作伙伴和100多个物流合作伙伴。

  除了速卖通和Lazada,在阿里的出海军团中,还包括淘宝海外版、阿里国际站、1688跨境专供等,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。比如淘宝海外版,阿里对它的定位是给近1亿海外华人提供商品供应通道。

 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,阿里国际电商业务营收占集团营收的比例约为7%,仍是一个有待成长的“小孩”,但增长势头强劲,潜力巨大。

null

  (2018年2月,时任京东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隆雨(右一)出席京东澳洲总部开业仪式。如今隆雨已经离职,京东澳洲总部宣告关闭。)

  京东:兵败澳洲

  虽然刘强东说自己的目标是超越亚马逊做世界第一电商,实际上,京东的国际化步伐甚至远远落后于国内对手阿里。2018年,如梦方醒的刘强东才试图加速推进这一计划。

  在2018年1月举行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,刘强东侃侃而谈他的国际战略:“泰国、印尼等地业务将全面铺开,纽约和米兰的地区办公室即将揭牌,京东在欧洲、美洲的业务将开启全新篇章。”

  据他介绍,2018年下半年,京东将进军美国市场,以洛杉矶为根据地,采取自建物流中心模式,以让美国消费者也能享受24小时当日达的快速网络购物体验。

  对于欧洲市场,刘强东在接受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做了进一步介绍:先在法国推出电商平台和送货服务,随后在英国、德国提供类似服务,并在两年内投入至少10亿欧元在法国建立一个物流网络。

  同样重要的还有澳洲市场。2018年2月,京东澳洲总部在墨尔本设立。京东官方彼时表示,计划通过与腾讯的独家合作伙伴关系,向澳洲和新西兰地区用户提供零售服务。据介绍,这是继俄罗斯、印尼之后,京东在海外上线的第三个国际站。

  在这一系列计划背后,隐藏着刘强东的勃勃野心:他希望十年内京东营收的一半来自海外市场。

  然而计划归计划,现实归现实,2018年下半年,京东未能如愿进军美国市场,刘强东本人却因为在明尼苏达的一夜风流陷入大麻烦。

  澳洲市场同样不顺,今年5月初,运营仅15个月的京东澳洲总部宣告关闭。

  京东方面的解释是:京东澳洲办公室的设立是为了更方便吸引澳洲品牌进入国内,经过几年努力,大多数澳洲优质品牌已经在京东平台上开展业务,驻地机构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,后续品牌相关对接和服务将由国内团队进行整合和管理,这是正常的调整。

  简单对比不难发现,京东的这番解释,和澳洲总部设立时的官方说辞明显对不上。

  事实上,除了澳洲市场,京东在其他国家的国际化进展均不尽如人意。

  截至目前,京东商城除设立一个全球站点并在俄罗斯、印尼、西班牙、泰国设站,尚无其他本地化购物平台。而在这几个独立的本地站点,主要商品的销量非常有限,基本上都从中国发货,耗时较长,没能真正实现本地仓库直接发货。

  如今内外交困的京东是否还有余力继续刘强东的国际布局,真的成了一个问题。

null

  (苏宁旗下的Laox已经发展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免税店。)

  苏宁: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

  与阿里、京东相比,苏宁更早涉足国际市场。

  2009年,苏宁先后收购日本著名老牌家电量贩店Laox(乐购仕)和香港镭射,其中对Laox的收购更是开创了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的先河。并入苏宁旗下后,Laox近年来在智慧零售的全面赋能下,已经发展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免税店,每年前往Laox免税店的中国游客高达数百万人。

  与此同时,Laox的业务范围也从单一的家电零售逐步向服装、鞋业、餐饮、文化娱乐、旅游服务、商业地产等多品类、多业态方向发展,成功实现转型。

  2013年,苏宁在美国硅谷建立研发中心,进一步推动苏宁前沿课题研究、商业合作、战略探索。

  2016年,苏宁收购意大利足球豪门国米俱乐部,以足球为支点,撬动中欧跨境贸易。

  截至目前,苏宁已在中国香港、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意大利、德国等9个境外区域建立分公司或办事处。

  坚持“走出去”,苏宁同样注重“引进来”。基于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及物流优势,苏宁近年大力发展跨境电商,致力于将国外的美妆、快消、生鲜等品类的优质商品带到国内,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品质好货的需求。

  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实施,苏宁也将海外布局重点放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。

  今年3月23日,苏宁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(ITA)在罗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。根据协议,苏宁在2019年将引进150个意大利品牌,并在未来3年内在国内打造超过150家苏宁国际线下体验门店。同时,双方将围绕消费升级,以“搜藏全球好物”为理念,依托ITA的支持和协同,发挥苏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智慧零售模式和资源优势,打造意大利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线上+线下体验平台,帮助意大利中小企业进入中国。

  在由家电3C霸主向全品类、全渠道零售巨头转型的过程中,快消、生鲜是近年苏宁发力的重点领域,而这恰是积极响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东南亚诸国的优势领域。

  今年618年中大促前夕,苏宁生鲜团队远赴泰国尖竹汶省,包下2000万颗榴莲、2000万斤山竹,随后又在越南平顺省包下3万亩火龙果。

  在前方,苏宁借助遍及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和新西兰的生鲜直采基地,确保所有水果原产地、原生态和高标准质检。在后方,苏宁物流46座冷链仓已经覆盖全国188个城市,专业冷链仓储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。基地直采+冷链配送,价格亲民的进口水果,只需72小时即可完成从下树到上桌的全过程。

  在张近东看来,不管是“走出去”还是“引进来”,和全球商业伙伴建立长期互信、互利、互补的战略关系是苏宁未来成长的必由之路。他相信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全球影响的不断深入,将给众多中国企业打开国际化发展的新空间。